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望遠鏡賞「天河中的魚群」:M7疏散星團

觀測日期:2025/8/16 (六)

觀測地點:台北市立天文館

觀測重點:M7托勒密星團

前言:M7星團位於天蠍座尾刺,尾宿九尾宿八往箕宿三連線的中間處,是一個疏散星團,裡面聚集了很多暗弱的恆星。因天文學家托勒密在西元130年首先對其進行描述和紀錄,所以又稱「托勒密星團」。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稱之為「魚」星官。因為人們把它看作一條或者一群在天河中游泳的魚。因此中國古代占星中,星團如果暗弱,表示天河河水枯竭,魚群跳出,天下必有旱災。星團如果明亮,表示天河河水豐沛,魚群健碩,天降甘霖,雨量豐沛。

這是我第一次用望遠鏡觀賞星團,竟然能夠在望遠鏡中一次看到如此多顆星星排列。這張是網路上找到和我從望遠鏡中看到最近似的圖片。恆星們明顯都沒有很亮,第一印象就是承線型的排列方式。

圖片引自www.waloszek.de網站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地球上發現最大的火星隕石拍賣1.2億成交!!!

分享日期:2025/8/13 (三)

分享地點:網路新聞

分享重點:兩年前在西非國家奈及利亞發現的一塊罕見火星隕石,竟在上個月於紐約被拍賣給了一位匿名買家。

前言:這顆火星隕石的名字叫「扎加米隕石」 (Zagamiite)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單顆火星隕石,重約18公斤。扎加米石是在隕石中發現的一種礦物,因此以隕石命名。奈及利亞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人口第六多的國家,全世界以黑人為主體的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這塊數百萬年歷史的紅色星球碎片,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大火星隕石,在蘇富比拍賣行以430萬美元(約1.2億臺幣)的高價成交。買家與賣家的身份皆未公開。

圖片引自CBS NEWS文章



















從旁邊站著的科研人員可以看出隕石的實際尺寸比例,感覺很大一顆餒。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桃園總圖趕上撤展前的天文嘉年華—「我們的太陽」

分享日期:2025/8/4 (一)

分享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總圖)

分享重點:天文嘉年華-我們的太陽

前言:桃園總圖自從營運後,一直是我們家外出走訪的好地方。三樓整層的兒童樓層,加上友善的親子廁所,絕對親子友善。館內不時會辦理靜態的展覽。這一次來是為了看與桃知道一起舉辦的無字繪本展。在二樓的展覽區恰巧瞥見還未撤展的「天文嘉年華-我們的太陽」展覽。





















展區中央立著一顆很大的太陽。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滑過北斗的太空站

觀測日期:2025/7/29 (二)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國際太空站

前言:這次國際太空站,剛好從北斗七星旁邊飛過。難得的好天氣,加上難得的畫面。二話不說,架好腳架,拍下了北斗七星旁的太空站飛行軌跡。檢視照片時,發現旁邊不遠處入鏡了另一顆衛星的軌跡。之後對照stellarium星圖後,判定應該是一顆叫「銥衛星」的衛星。銥衛星是一系列的通訊衛星組,但因為昂貴的通訊費,目前比較普遍用於美國國防部。有趣的是,「銥星通訊公司」的商標就是北斗七星。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一趟尋訪回憶的太空之旅

分享日期:2025/7/2 (三)

分享地點:嘉義縣水上鄉「科學教育中心」、「北回歸線太陽館」

分享重點:初訪「科學教育中心」、再訪「北回歸線太陽館」

前言:十年的時間能發生哪些變化?蓋好一棟大樓、小孩從升上國中到大學畢業、基層員工升上中層領導、一個新創立的頻道突破了百萬訂閱、哀鳳從六變成十六......,十年的時間能發生太多事情了。十年前在嘉義念書時,造訪了北回歸線太陽館。十年後本想帶著孩子再來探索,竟已物換星移。原本的北回歸線太陽館已人去樓空,只留下斑駁的泰坦二號火箭和美國太空歷史上最資深的三座太空艙。看著太空艙外層被太陽曬到霧化發黃的壓克力罩,內心非常複雜且矛盾。當他們容光煥發時,我對他們一無所知。而當我迷上太空,愛上火箭後,他們卻已風華不再了。原本的太空展覽重心,轉移到了新建設的科學教育中心。地圖上看似不遠的距離,被一條鐵軌隔成了新與舊、現代與歷史、熱鬧與沉靜的兩種風貌。嶄新的太空基地結合了展館和周圍的親子公園,處處都能發現充滿太空的巧思。雖已不是回憶中的畫面,卻也令人無比興奮。看著孩子們在中間矗立著火箭爬竿造型的公園裡玩耍著,揉合著太空迷設定的回憶正不斷在自己腦海成形。

北迴歸線太陽館正前方廣場,橫空斜躺著的泰坦二號火箭。活躍於1959至2005年間。火箭改良自泰坦洲際彈道飛彈,為兩節式液態火箭,專門為「雙子星載人太空船計畫」所設計,又稱「雙子星運載火箭」。












泰坦二號火箭,搭載雙子星五號太空船。

影片截自TIK THINK YouTube頻道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即將下班的「獅子」

觀測日期:2025/6/30 (一)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眉月、火星、獅子座

前言:暑假即將到來,春天的代表星座「獅子座」也已伏臥西邊天空。這時可以看到天上的兩個大三角。西邊及降落下的春季大三角及東邊正要升起的夏季大三角。這時的火星剛好走到獅子座附近。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星艦36號原型機炸成巨大火球

測試日期:2025/6/19

測試地點:星港(Starbase)

測試重點:原型機例行靜態點火測試

前言:在準備進行第 10 次試飛前夕,突發「災難性故障」,整艘火箭在發射台上形成巨大火球,並伴隨兩次明顯爆炸,照亮夜空、碎片四濺。

影片截自Guardian News YouTube頻道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Honda把火箭發射升空還順利降落

發射日期:2025/6/17

發射地點:北海道大樹町

發射重點:本田汽車首枚,也是日本首枚可重複使用原型火箭發射與垂直降落。

前言:日本原有三菱重工業擔綱火箭研發製造,但仍以一次性不可回收的火箭為主。如今本田汽車開發了可回收的火箭,說明它將以更低廉的價格進軍火箭市場。商業太空發展的出現正不斷帶給舊式的一次性火箭衝擊。成功試驗回收式火箭證明了日本已邁入火箭發展的高端局了。

這枚原型火箭為本田獨立研發,高 6.3 公尺、直徑 85 公分,重 900 公斤。火箭飛至 271.4 公尺高空,歷時 56.6 秒後成功回收,著陸點距離預定地點僅 37 公分,堪稱幾近完美。

影片截自The Launch Pad YouTube頻道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今年最低滿月~真的很大顆

觀測日期:2025/6/11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18年來北半球最低滿月

前言: 月亮越靠近地平線,受到地景的影響,視覺上看起來就會越大顆。其實剛升起的月亮看起來都會特別大顆,尤其是在建築物大樓旁邊的時候。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端午連假賞國際太空站

觀測日期:2025/5/30

觀測地點:新竹煙波大飯點天臺

觀測重點:國際太空站

前言:在前一天的滂沱大雨過後,端午連假第一天(5/30)晚上,天空一片明朗。飯店的頂樓剛好有一片木棧板平台,平時應是舉辦戶外婚禮用的。幾個照明設備打的平台亮恍恍雖然很影響觀星品質,但卻不影響本次觀看的主角–國際太空站。

這次國際太空站飛過時的亮度有-2.8,可見時間長達5分鐘。仰角約60度左右。可謂是非常難得的觀賞時機。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趕快去看天文館立體劇場「太空新疆域」

上映日期:2025/4/3~2026/4/3

影片時長:40分鐘

影片重點:回顧太空發展過去50年的重大歷史。簡介新崛起的太空商業公司及NASA的新計畫。

前言:內容包含Space 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旋轉發射公司的新創火箭發射方式、公理太空公司將繼續經營退役後的國際太空站、相對論太空公司利用3D列印製造火箭、NASA的阿提米斯重返月球計畫、門戶計畫......等等。

「太空新疆域」的介紹DM

動圖改編自天文館DM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在台北也拍得到極光!?

分享日期:2025/5/3 (六)

分享地點:台北市立天文館

分享重點:「遇見歐若菈–追極光科學指南」特展

前言:今年太陽進入極大期,將帶來絢麗的極光。天文館用心的營造了一趟極光之旅,從登機通過安檢門開始,一路前往冰雪世界與壯闊的極光共舞。展中不僅有詳細的介紹,也有許多互動體驗。更設計了擴增實境,讓我們可以跟極地動物以及歐若菈領隊合照。

沉浸式極光投影環境。宛如自身在北國。還有野生動物出沒。









AR擴增時竟體驗也很好玩。現場有看到其他家長不太會調整,動物就會變很大很突兀地擋住畫面。手機先瞄準要讓動物出現的位置,然後再捏放旋轉動物調整成適合的大小,看起來就很逼真了。總共有4種動物及歐若菈的導遊和空姐造型可選擇。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夜空中的「兩條腰帶」

觀測日期:2025/4/17 (四)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獵戶座腰帶、北河二、北河三、火星

前言:火星這幾個月都在雙子座的位置,與北河二、北河三很接近。這幾天剛好走到了三星併排的位置。與即將西沉的獵戶座腰帶三星,形成有趣的畫面。夜空中出現了兩條一大一小的三星腰帶。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62年來首次「全女性」太空飛行任務

發射日期:2025/4/14 (一)

發射地點:德克薩斯州-玉米牧場

發射重點:此次發射是繼1963年蘇聯女太空人Valentina Tereshkova(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之後,首次全女性的太空飛行旅程。這支六人團隊包括流行歌手Katy Perry、電影製片人Kerianne Flynn、民權活動家Amanda Nguyen、美國宇航局航空航天工程師Aisha Bowe、記者Gayle King,以及飛行員兼記者Lauren Sánchez。Lauren Sánchez是亞馬遜和藍色起源創始人Jeff Bezos的未婚妻。

前言:她們飛越了卡門線,在106公里的高度,無重力的過程持續了10分21秒。

新雪帕得號順利起飛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第一級脫離返回地面。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人類首次極地逆行軌道飛行:Space X「前進2號」

發射日期:2025/4/1 (二)

發射地點:甘迺迪太空中心,卡納維爾角。

發射重點:此任務為載人航天任務首次飛越地球兩極。也是Space X又一次的全平民私人飛行任務。由王純(馬耳他加密貨幣投資者和企業家)出資並挑選組員。

前言:任務命名為Fram2,以紀念挪威極地探險船Fram號。 Fram號是1893年至1912年間首次完成對北極和南極探險的船隻。船員們將船上的一塊柚木甲板帶到了太空。太空船配備了在靈感4號上首次飛行的全景穹頂配件。可讓船員們一覽極地勝景。

獵鷹九號順利升空,第一級火箭返回地面。第二級分離後。船艙進入無重力狀態,可以看見無重力標示玩偶(白色北極熊)飄了起來。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太空船與地球極地的合影。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從太空船穹頂拍攝的畫面。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冰天雪地中試射德國新火箭「光譜」炸毀

發射日期:2025/3/30

發射地點:挪威安多亞太空港

發射重點:光譜號是一款兩級軌道運載火箭,是由德國初創公司伊薩爾航天(Isar Aerospace)研發的小型運載火箭。 該公司計劃讓光譜號成為歐洲首枚發射入軌的商業小型運載火箭,若發射能成功,伊薩爾航天也將由此成為歐洲第一家成功發射商業火箭的私營公司。

前言:火箭起飛十幾秒後出現姿態異常,隨後進行了緊急關機。在發射後四十秒落海墜毀,無人員傷亡。伊薩航太執行長梅茨勒(Daniel Metzler)事後表示,此次的首次試飛任務滿足所有期望,取得巨大成功,也驗證緊急中止發射系統是完好的。伊薩航太強調,「公司能夠收集大量飛行數據與經驗,為未來的任務應用提供參考」。

升空後不久,姿態明顯歪斜,爾後調轉箭頭飛向海面。不過,冰天雪地的發射場真夠夢幻的。

影片截自vgnett、nasaspaceflight IG貼文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淡水河岸看日落 渡船河中賞亮星

觀測日期:2025/3/23 (日)

觀測地點:淡水、八里

觀測重點:夕陽、冬季星空

前言:連續幾天晴朗低溫的天氣,終於彌補了這個雲層遮星的冬季。下午開車抵達八里左岸,沿著自行車道漫步至渡船口,上了淡水河岸已近黃昏。走走逛逛不久,太陽逐漸西沉。河岸欄杆邊站滿了與日落合照的遊客們。夕陽橘的像裹了岸邊賣糖葫蘆的糖衣似的。裸眼觀看的美麗絕非手機相機可比。越靠近地平線的太陽,沉下的速度越感快速。不一會兒功夫,僅能看見太陽從地平線下照出的餘暉。

速度為8倍速














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Crew 10上太空站救人囉!

發射日期:2025/3/14 

發射地點:甘迺迪太空中心,卡納維爾角。

發射重點:國際太空站對接任務。

前言:國際太空站迎接Crew 10的到來,也說明Crew 9的任務也結束將返回地面。兩名乘坐星際客機來的旅客,Barry Wilmore和Sunita Williams也終於能返家了。這大概是這次交接最值得關注的新聞。兩位太空人在去年六月五日升空的星際客機測試飛行中,預計停留在太空站八天,卻因為星際客機太空船故障頻傳,安全考量之下,留下了兩位乘客,空船返回。兩位太空人接受地面指令,將原本八天的輕旅行改為九個月的長期工作駐留。如今終於能返家了,心裡一定非常期待。

Crew 10載著四名太空人順利升空。兩名美國太空人皆為女性。一位日本人,一位俄國人。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天龍號飛船對接國際太空站,首次有這麼清楚且漂亮的畫面。

影片截自astro_pettit IG影片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重溫10年前的經典之作:「地心引力」觀後感

上映日期:2013/10/4

影片時長:1小時31分鐘

影片重點:俄羅斯炸毀自家衛星時造成連鎖反應,無數衛星碎片在地球軌道噴射。執行哈伯望遠鏡的兩名美國太空人遭受波及,命在旦夕。女主角用其所學及訓練所知,嘗試自救,返回地球地心引力的懷抱。

前言:十年前看過此片,如今以太空迷的身份二刷,再次震撼。片長雖只有一個半小時。放在十年前也偏短。但從影片開始不久後,絕無冷場,豪無尿點。電腦動畫非常逼真,無重力表現也非常順暢。導演使用的長鏡頭拍攝技巧更是高超,一鏡從頭拍攝到災難來襲。平靜無寂的太空,瞬間化成無聲煉獄。比子彈還快速好幾倍的太空碎片暴虐至極,所經之處,無一倖免。

影片開頭的長鏡頭非常引人入勝。太空梭之外,太空人正在維修哈伯望遠鏡。幾項已進入太空歷史的產物映入眼簾。退役的太空梭,退役的望遠鏡和僅使用三次的載人機動裝置(MMU)。

影片截自電影畫面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觀測日期:2025/3/12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月亮

前言:再過兩天就是滿月了,也是今年第一次月全蝕(台灣地區看不見)。剛升起的月亮因為週遭地景的影響,會顯得特別大顆,特別美。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第一部在太空拍攝的長篇電影:「挑戰」(俄語:Вызов)觀後感

上映日期:2023/4/20

影片時長:2小時45分鐘

影片重點:此片是第一部在太空(國際太空站)拍攝的長篇電影。

前言:演員包含三名太空人,歷時兩週的時間在太空站上拍攝。畫面取景在太空站俄羅斯艙段和穹頂。這也是首次由單人操縱聯盟號起飛對接和脫離返回。劇情單純卻吸引人。一名在太空站執行艙外維修活動的太空人,被機具重創胸部導致呼吸困難。如果強行返回,在G力的影響下,必死無疑。最後決定送一名胸腔外科醫生上太空站進行手術。近三小時的片長並無拖泥帶水。從悲劇發生,到醫生們接受訓練並逐一被踢除名單,再到女主角上太空進行手術過程。最後順利返回,每段都很吸引人。會非常期待上太空的片段,因為知道是真實拍攝,無須特效或道具,直接上無重力環境效果,不是逼真,而是完美。

聯盟號發射最精彩的,莫過於助推段的十字翻滾脫離。

影片截自電影畫面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連看兩顆光點飛越夜空:國際太空站&哈伯望遠鏡

觀測日期:2025/3/10 (一)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國際太空站、哈伯望遠鏡

前言:難得遇上北部晴朗的夜空。趁著帶小孩出門的機會,到空曠的廣場,欣賞同場連映的人造衛星飛越秀。中間只間隔五分鐘左右。

國際太空站飛越仰角很高,剛好沒有建築物遮擋。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又爆了!!!星艦第八次試飛

發射日期:2025/3/6 (四)

發射地點:星港

發射重點:部署星鏈模擬器,回收超重型助推器,星艦飛船濺落印度洋。

前言:此次任務幾乎與前次相同。測試過程竟也和前次相同。發射塔完美的接住了超重型助推段,星艦飛船則因為幾具引擎過早關閉,導致艦體旋轉翻覆,最後解體,化作無數碎片流星墜落地球。這是第二代星艦飛船第二次爆炸。仍然效果拉滿。

星艦第八次試飛,成功點火起飛暴衝。順利熱分離。第一節順利脫離返回發射塔。第三度上演筷子夾火箭。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亞利安6號火箭今年首飛

發射日期:2025/3/6 (四)

發射地點: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

發射重點:任務酬載為CSO-3軍事光學遙測衛星

前言:台灣時間與星艦第八次試飛同天發射。這是繼去年亞利安6號首飛後,今年第一飛,也是第二次飛行。順利將軍事衛星送至太陽同步軌道。

亞利安6號順利升空。助推段順利脫離,整流罩順利拋開,第一節順利分離。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2025年2月28日 星期五

煙火配上夜空中最亮的星

觀測日期:2025/2/28 (五)

觀測地點:南投縣

觀測重點:天狼星、老人星

前言:夜間剛好碰上附近大街上慶祝活動,施放煙火。距離近到震耳欲聾,心臟爆擊。從頂樓觀看無比壯觀。面南的方向剛好天狼星、獵戶座明亮掛天。煙火配亮星似乎是人生第一次。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七星連珠!?不值一提啦!

觀測日期:2025/2/27 (四) 

觀測地點:南投縣

觀測重點:金星、木星

前言:被新聞炒得神力無窮、靈力極強的七星連珠。其實天文館已有PO文說明,文中一句「你的連珠不是我的連珠」說出這次的星象並沒有那麼值得關注。首先,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望遠鏡。在肉眼觀看的前提下,就先扣兩顆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天王星視星等5.8(肉眼觀星極限是6等星)。即使在極暗的地方,滿天星斗時,根本找不到。更別提海王星了。水星、土星非常接近太陽,也幾乎和太陽同時西沉,當太陽光的亮度因落下地平線而漸暗時,水土二星也差不要落下了,仰角僅10度左右而已,能被任意建築或小山遮擋,所以全靠運氣。剩下三顆金星、木星和火星,其實也在天空亮好幾個月了。天氣好點就看得到了。其次,天文館的圖解說明,七顆行星根本沒有連在一起,差的可遠了。不能說同時出現在天球上就算連珠了。

剛日落時拍的金星(低)和木星(高),火星也在,拍不進去。木星左下角那顆是畢宿五,金牛座主星。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看完會爆增100個學問:「天文100問」讀後感

出版日期:2021/8/31

本書作者:周美吟、歐柏昇

本書重點:用100個天文問題,帶領讀者進入天文的世界。題目經典又有趣,有別其他枯燥八股的天文問題。搭配豐富鮮豔的圖案解析,讀起來更加引人入勝。

前言:再讀過許多天文介紹入門的書籍後,這本天文100問仍能讓我讀起來津津有味。不僅加深了我許多已知的部分,有學習到許多未知的領域。更從本書破獲了我太太口中,她的記憶中,小時候時看過的一場超狂流星雨。據她所說,那天深夜,車子駛在高速公路上,眼前的流行雨就是一直下、一直下、一直下,好幾顆不斷出現。但日期怎麼對就是對不上每年必經的三大流星雨,一月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八月的英仙座流星雨,以及十二月的雙子座流星雨。我一直說她應該是在作夢夢到的。結果竟然在這本是書中找到了答案。

動圖改編自原書封面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激厚雲層中的亮星

觀測日期:2024/2/10(一)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木星、火星

前言:冬天是個亮星擁簇的季節,今年的行星更是同聚天球舞台。西邊有金星、土星,夜晚中天上有木星、火星。亮度皆能在光害嚴重的都市中,綻放光芒。好在些許亮星仍能亮透雲層。

















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2025國際書展驚現「印度火箭」攤位

分享日期:2025/2/4(二)

分享地點:台北國際書展

分享重點:印度攤位介紹印度的火箭發展、書展所購太空好書。

前言:去年書展腦波弱,買了一堆太空的繪本屯在家裡,目前還有幾本都還沒消化完。今年重新審視自己購書的標準。舉凡洞洞書、翻翻書、立體書都不買。因為其實大同小異,況且家裡好幾本了。經歷了去年發太空瘋狂買的經驗,今年竟然有一種沒有什麼好買的感覺出現!?所說如此,今年還是在書展買到了很棒的繪本。而且最讓我驚喜的是,今年國外的參展攤位,竟然出現了印度火箭。整個印度攤位都是在介紹印度的太空發展。

今年買的兩本太空主題的繪本,想當太空人的大象、工程龍上火星。第一本我真的非常喜歡,從封面也看得出來得了很多獎項。(我買書其實不太管有沒有得過獎,重點是自己要喜歡。)內容描述一隻想上太空的大象所經歷的重重困難和不斷地挑戰。令我最愛的部分是在書末介紹了目前為止有哪些動物真正上過太空。另一本是工程龍系列的第三本書,沒想到就上火星了。沒辦法,兒子喜歡工程龍,自己喜歡太空,只好買!












印度攤位布置的非常吸睛,太空迷保證會被吸進去(可能攤位中間有黑洞!?)。立體的星球高掛在宇宙背板上,一個小小太空人安靜的閱讀著,月船三號靜靜地站在月球南極表面,兩架印度最知名的火箭書架矗立兩旁。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星艦第七次試飛:「不保證成功,但保證有娛樂效果!」

發射日期:2025/1/16 (四)

發射地點:德州星港

發射重點:星艦改版後首次試飛,首次搭載有效載賀,預計施放10顆模擬星鏈衛星。首次使用舊的回收猛禽引擎。

前言:自從上次(第五次)成功上演利用回收塔回收超級重型住推段後,星艦的關注度又更高了。大家期望再次目睹驚人的畫面。每次試飛都是萬眾矚目。

火箭順利升空,33具猛禽引擎均正常運作。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助推段順利返回點火,並經控制中心確認飛型軌到,返回發射塔。發射塔完美的接住了助推段。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藍色起源「新葛倫火箭」首次發射

發射日期:2025/1/16

發射地點:卡納維爾角

發射重點:藍色起源公司開發的第一枚軌道飛型載具。以美國第一位環軌道飛行的太空人約翰·葛倫的名字命名。新葛倫有六個可伸縮的著陸腿。此次預計降落在移動的海基平台上。

前言:與星艦第七次試飛同一天發射。同為商業太空發展公司,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富豪所開發的火箭。實力上雖不比Space X但同樣備受矚目。

經過幾次發射延後之後,新葛倫火箭順利升空。第二級成功進入軌道,第一級失聯並未能著陸。

影片截自The Launch Pad YouTube頻道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五星同現—金、土、木、月、火

觀測日期:2025/1/13(一)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金星、土星、木星、月亮、火星

前言:北部迎來了難得的好夜空。近乎滿月的月亮非常耀眼,能在都市的暗處照出灰濛暗影。明亮的月光,只允許亮星們陪伴。夜空中肉眼可見的只剩下距離地球附近的行星們和前幾名亮的恆星們。難得四顆行星同時現身,木星和火星伴隨月亮自東邊升起,金星和土星正要從西邊落下。附近點綴夜空的恆星包括天狼星、畢宿五、五車二、北河二、北河三,已經北邊天空閃著弱光的英仙族們。

用手機全景模式拍攝了五星連珠的畫面。從西邊的金星移動到最東邊的火星。圖片最上方是西方,金星和土星的位置是上下顛倒的。圖片下方則是東方。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終於拍到天宮太空站軌跡了

觀測日期:2025/1/12(日)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天宮太空站

前言:在大樓林立,天空晦暗的北部,要看到太空站的機會真的不多。天宮的大小雖比ISS要小得多,距離也更遠。但日落後日出前,滑過天際時,依然能發出明亮的光。這次終於留下了天宮太空站的光軌倩影。

從西北方出現,飛往東南方,在金牛座附近消失亮度。















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木星高掛新北耶誕城

觀測日期:2024/12/3 (二)

觀測地點:心北市

觀測重點:木星

前言:耶誕城開城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樂家們開心的拍照打卡,沉浸在耶誕氣氛中。愁家們無奈的停停卡卡,沉浸在塞車車陣中。無論如何,天空的美景總不會受到影響。明亮的木星依舊準時升上東邊。與底下夜晚市集的霓虹燈相互映照著。

用手機車流模式拍攝了在板橋車站上空的木星。再過幾天就是木星衝了。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讓人留連忘返的超美土星環

觀測日期:2024/11/30

觀測地點:台北市立天文館

觀測重點:土星

前言:11月北部的天氣可說是爛到爆掉。每逢週六都是不是厚雲遮天,就是陰雨連綿。幸運的是,就在11月的最後一個週六,氣象預報了晴朗的夜空。我一個人驅車前往天文館看土星。

望遠鏡中的土星大小如一顆明亮的BB彈,土星環直立豎著,清晰可見。圖片為天文館的圖片,我盡量還原成透過望遠鏡看到的樣子。

圖片截自天文館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星艦第六次綜合試飛:首次有效載賀竟是一根毛絨香蕉

 發射日期:2024/11/20 (三)

發射地點:星港

發射重點:星艦飛船在太空中點火、首次搭載貨物(香蕉)、星艦首次於白天漸落印度洋。

前言:繼上次試飛僅僅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趕上了在年底前最後一次試飛。與第五次試飛的任務基本上相同,卻仍然讓人充滿期待。星艦首次載賀是一根絨毛香蕉,作為無重力指示物。可惜的是因為超級重型住推段發射後失去聯繫,故取消返回發射塔用筷子夾住,而是漸落於海面。但值得高興的是,此次發射時間調整,星艦飛船漸落於印度洋時仍是白天,可以清楚的看到星艦漸落的寶貴畫面。

星艦順利升空,33具猛禽引擎均點燃。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令人悲喜交加的阿紫彗星(C 2023/A3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觀測日期:2024/10/17 (四)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拍攝 C 2023/A3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前言:今年下半年的重頭戲,紫金山彗星大駕光臨。它是由紫金山天文台和阿特拉斯天文台先後發現。是在去年2023年1月上半月發現的第3顆彗星。社群上暱稱它為阿紫(我覺得非常適合,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位古裝劇中,陰晴不定、曖昧不明的女子)。兩次的近日點,一次在9/27日出前,一次在10/12日落後。第一次近地時,並沒有掀起波瀾,也比較少人拍到,早起是一大挑戰。10/12之後,全台颳起彗星之亂。10/12雖為彗星視星等最亮的時候,但不適合觀測。因為距離太陽和地平線還是太近,幾乎是隨著太陽一起落下地平線的。隨著彗星越飛越遠,彗星的仰角一天天變高。太陽下山後,就能在漸暗的夜空中發現它的身影,但此時它的亮度也會一天天減弱。但是非常戲劇性的轉折來了,這幾天颳起了東北季風。一到了夜間,就有大片灰暗的雲層被吹到西南方,恰巧擋住了阿紫彗星。想看彗星的我們只能眼巴巴的期待著好天氣的到來。

10/17(四),stellarium上顯示的彗星亮度約為3.5。這在有光害的都市裡,用肉眼幾乎是極限了。此張是用相機曝光26秒鐘拍攝的。阿紫彗星的特色是有超級長的彗尾。
























今年最大滿月

觀測日期:2024/10/17 (四)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今年最大滿月

前言:今年最大滿月「超級月亮」,於晚間7:26登場。剛從地平線東邊升起的月亮,因為受地景的影響,看起來會很大。連續幾天的雲層也散去不少 ,使得月亮非常清晰明亮,甚至有點刺眼。

這次依然使用三星Galaxy Ultra 14拍攝。放大倍率為70多倍。相較中秋節的滿月,這次是100%的滿月。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真的上演了驚掉下巴的筷子夾火箭:「星艦」第五次綜合試飛

發射日期:2024/10/13 (日)

發射地點:星港

發射重點:星艦第五次綜合試飛。利用發射塔「筷子」夾住回收的超級重型助推段。星艦飛船垂直漸落海面。

前言:Space X的動作真的很快,六月時才完成了第四次星建試飛,十月就迎來第五試飛。如果不是FAA審查阻擋,試飛的期程還能更加速。馬斯克決不是說大話的人,他的效率極其高。而且我認為他的團隊既創新又專業。反觀其他老牌的軍武公司,可能已雜草叢生,難以綻放。此次超重型助推段的回收畫面,勘比之前釋出的模擬動畫。

星艦震撼升空,33枚猛禽引擎全亮暴衝。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超級重型分離,返回發射塔架。與其說是用筷子夾住,更像是利用柵格翼精準停靠在兩夾臂之間。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