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日期:2020/9/16
影片時長:一季4集(每集約50分鐘)
影片重點:紀錄一起重大的太空梭事故。從各方人員的角度來描述整件事情的經過,及後續餘波對大家的影響。
前言:太空梭是我最喜愛的太空航具。如此獨特且偉大的太空工程也造就了歷史上一段絢爛的時期─「太空梭時代」。如此光彩且重大的時期,仍然發生了兩起令人心痛的事故。第一起,也是影響最廣泛的事故,正是本紀錄片所記錄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機上7位成員全部罹難,其中包括此次被廣為宣傳並報導的首位準備進入太空的平民教師─克里斯塔(Christa)。會有教師參與太空任務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因為NASA想刷存在感。當時政府認為太空梭任務的報導及消息逐漸淡出人民的生活,漸漸不被大眾關注。於是宣布將要選出一位適合的老師來參與飛行任務。此消息一出,全國沸騰。太空梭任務又再次登上新聞頭版,博取大眾眼球。此起事故的發生,簡言之,就是NASA為了要趕上已簽訂的大量發射期程,而選擇忽略太空梭固體推進器製造商所提出的停飛建議。建議停飛是因為固體推進器內的O型環橡皮圈屢次受損。發射窗口期間正逢低溫來襲。O型環橡皮圈遇上低溫,更會彈性疲乏,導致斷裂。固體推進器的燃燒將因此外洩,引發爆炸。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於升空74秒後發生毀滅性的爆炸。天空中因火箭爆裂四散而形成了詭異的噴流雲。
影片截自The New York Times YouTube頻道 |
橡皮O型環損壞造成推進器破裂後,燃料流洩出一條明顯的火焰流。
影片截自紀錄片畫面 |
哥倫比亞號順利升空,拉開了太空梭時代的序幕。
影片截自紀錄片畫面 |
從11000位老師中,篩選出10位進入最後審核。最終選出一位正式和一位替補的兩個人選。
影片截自紀錄片畫面 |
被選上的克里斯塔老師和替補的芭芭拉老師於訓練時搭乘嘔吐彗星(Vomit Comet)體驗無重力時逗趣的畫面。
影片截自紀錄片畫面 |
這次的飛行指揮官斯科比在拍照時和最後進入太空梭前的收尾工作人員,都曾給過克里斯塔老師一顆蘋果(或許是因為A is for Apple. 是很多老師都會講的一句話)。這也是為什麼此次飛行的任務徽章上面酬載專家克里斯塔·麥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老師的姓名旁邊有一顆蘋果圖案。
影片截自紀錄片畫面 |
STS-51-L任務徽章。
影片截自紀錄片畫面 |
當時克里斯塔的替補人員芭芭拉·摩根老師也於2007年8月8日作為任務專家乘坐奮進號太空梭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教學的老師。
影片截自紀錄片畫面 |
心得:太空梭總共發射了135次。其中發生了2起事故,挑展者號以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是極為複雜的工程設計,它能像火箭一樣發射,像衛星一樣繞軌,並像飛機一樣滑翔降落並且準備再次起飛。如此精良的設備就需要非常完善的維修和保養。但是再好的儀器和設備都必須經過一關最難的考驗,不是天氣、不是太空、不是大氣層摩擦,而是人類。人類比設備更容易出錯。這起事故其實不是意外,而是過失殺人。如果這其中的一個環節,有任何一個人作了不同的決策,或許挑戰者號上的7個人都能倖免。原本想要掩蓋事實的NASA,竟被一位科學家給攪黃了。這位科學家就是鼎鼎大名的費曼先生。記得讀書時還讀過他的書「別鬧了!費曼先生」。費曼先生於會議中講解了這套簡單的物理原理,橡膠遇低溫便會質變而脆化。如果是普通人講,只會被當成另一個臆測。但由費曼先生講出來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媒體開時大幅報到O型環的事情。看到這段我不禁肅然起敬。看完紀錄片後不禁讓我非常感嘆,只要有人的地方,必定會有這種因僥倖行事、人為疏失而釀成的巨大悲劇。接下來就是撲朔迷離的事實掩蓋。永遠也找不到真正該負起責任的人。紀錄片中紀錄了同梯次的太空人、罹難者家屬、工作人員、記者......等人的描述。雖已是往事,大家在描述時的心境,都是從期待、興奮,轉為不捨及怨懟。喜歡太空梭的絕對絕對要看一看此紀錄片,是對太空梭的發展和歷史一堂震撼教育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