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日期:2024/12/3 (二)
觀測地點:心北市
觀測重點:木星
前言:耶誕城開城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樂家們開心的拍照打卡,沉浸在耶誕氣氛中。愁家們無奈的停停卡卡,沉浸在塞車車陣中。無論如何,天空的美景總不會受到影響。明亮的木星依舊準時升上東邊。與底下夜晚市集的霓虹燈相互映照著。
用手機車流模式拍攝了在板橋車站上空的木星。再過幾天就是木星衝了。
觀測日期:2024/12/3 (二)
觀測地點:心北市
觀測重點:木星
前言:耶誕城開城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樂家們開心的拍照打卡,沉浸在耶誕氣氛中。愁家們無奈的停停卡卡,沉浸在塞車車陣中。無論如何,天空的美景總不會受到影響。明亮的木星依舊準時升上東邊。與底下夜晚市集的霓虹燈相互映照著。
用手機車流模式拍攝了在板橋車站上空的木星。再過幾天就是木星衝了。
觀測日期:2024/10/17 (四)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拍攝 C 2023/A3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前言:今年下半年的重頭戲,紫金山彗星大駕光臨。它是由紫金山天文台和阿特拉斯天文台先後發現。是在去年2023年1月上半月發現的第3顆彗星。社群上暱稱它為阿紫(我覺得非常適合,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位古裝劇中,陰晴不定、曖昧不明的女子)。兩次的近日點,一次在9/27日出前,一次在10/12日落後。第一次近地時,並沒有掀起波瀾,也比較少人拍到,早起是一大挑戰。10/12之後,全台颳起彗星之亂。10/12雖為彗星視星等最亮的時候,但不適合觀測。因為距離太陽和地平線還是太近,幾乎是隨著太陽一起落下地平線的。隨著彗星越飛越遠,彗星的仰角一天天變高。太陽下山後,就能在漸暗的夜空中發現它的身影,但此時它的亮度也會一天天減弱。但是非常戲劇性的轉折來了,這幾天颳起了東北季風。一到了夜間,就有大片灰暗的雲層被吹到西南方,恰巧擋住了阿紫彗星。想看彗星的我們只能眼巴巴的期待著好天氣的到來。
10/17(四),stellarium上顯示的彗星亮度約為3.5。這在有光害的都市裡,用肉眼幾乎是極限了。此張是用相機曝光26秒鐘拍攝的。阿紫彗星的特色是有超級長的彗尾。
觀測日期:2024/10/17 (四)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今年最大滿月
前言:今年最大滿月「超級月亮」,於晚間7:26登場。剛從地平線東邊升起的月亮,因為受地景的影響,看起來會很大。連續幾天的雲層也散去不少 ,使得月亮非常清晰明亮,甚至有點刺眼。
這次依然使用三星Galaxy Ultra 14拍攝。放大倍率為70多倍。相較中秋節的滿月,這次是100%的滿月。
發射日期:2024/10/13 (日)
發射地點:星港
發射重點:星艦第五次綜合試飛。利用發射塔「筷子」夾住回收的超級重型助推段。星艦飛船垂直漸落海面。
前言:Space X的動作真的很快,六月時才完成了第四次星建試飛,十月就迎來第五試飛。如果不是FAA審查阻擋,試飛的期程還能更加速。馬斯克決不是說大話的人,他的效率極其高。而且我認為他的團隊既創新又專業。反觀其他老牌的軍武公司,可能已雜草叢生,難以綻放。此次超重型助推段的回收畫面,勘比之前釋出的模擬動畫。
星艦震撼升空,33枚猛禽引擎全亮暴衝。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超級重型分離,返回發射塔架。與其說是用筷子夾住,更像是利用柵格翼精準停靠在兩夾臂之間。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觀測日期:2024/10/12
觀測地點:新北市八里
觀測重點:八里左岸夜空&沙雕展
前言:被此次沙雕展的主題「宇你相遇」吸引而來,有太空人、謎樣星球、火箭、黑洞......等創作作品。在展期結束前一天來欣賞,作品各有特色,主題鮮明可愛。約莫下午五點半就點燈了(官網公布時間是晚上七點),秋天此時已夜幕低垂。搭配五彩繽紛的燈光效果讓太空主題的作品更奇幻。
此時的仙后座位於東北方,恰巧在河岸正上方。能與沙雕作品一同入鏡。
觀測日期:2024/10/6 (日)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秋季南三角
前言:秋季星空相較其他三個季節,亮星較少。如果像我一樣,身處燈火通明的都市,在秋夜幾乎不見星點。聽了天文館每月的星空解說,秋季星空竟也能勾勒出三角形,也就是「秋季南三角」。由秋季最亮星南魚座的「北落師門」、鯨魚座最亮星「土司空」及鳳凰座最亮星「火鳥六」所組成。
分享日期:2024/10/5
分享重點:模擬國際太空站飛行於接近地表的高度(約3000公尺高度)
前言:國際太空站飛行速度為每小時27,600公里,每秒可飛行7.6公里,90分鐘即可繞行地球一圈。飛行速度比子彈還要快(步槍子彈速度每秒約1.2公里)。
模擬站在定點時,觀看飛行中的國際太空站。根本是一閃而過。
影片截自Airplane Mode YouTube頻道 |
模擬國際太空站的視角,觀看飛越中的地表景象。光看畫面就有點暈吐症狀了。
影片截自Airplane Mode YouTube頻道 |
心得:每次觀看國際太空站從頭頂快速滑過夜空時,就覺得那種速度絕非等閒之輩。模擬之下更能感受它的速度。太空站要以如此速度飛行的原因是因為要抵抗地球引力。
發射日期:2024/9/28
發射地點:卡納維爾角
發射重點:國際太空站對接任務。
前言:原定八月中旬發射四人至國際太空站,卻因為波音的星際客機遲遲不回。最終NASA宣布調整任務,星際客機空船返回。Crew 9只送兩人上太空站,並於次年返航時,將星際客機原本的兩名乘客,一同載回。
獵鷹九號順利升空。第一節回收。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上映日期:2003/2/1
影片時長:47分鐘
影片重點: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災難紀錄片
前言:歷史上重大的太空梭空難事件有兩起。一起是發生在1986年的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全員罹難。另一起就是此紀錄片所記錄的哥倫比亞號,在重返大氣層時熱氣灌入機體,太空梭隨之燒毀解體,7名成員全數遇難。太空梭升空飛行後不久,航太總署就發現了外部燃料箱的一塊泡棉掉落,擊中了太空梭的左翼。但他們認為並不會造成安全威脅。但沒想到,在某種角度下,並高速的移動中,一塊公事包大小的海綿,竟把用強化炭做成的堅硬太空梭機翼前緣,撞出了一個洞。當太空梭再入大氣層時,大量的熱氣鑽入破洞,燒毀零件,並從內部摧毀了太空梭。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罹難。前段為模擬畫面,後段為民眾拍攝的真實片段。指揮中心與哥倫比亞號失聯後十幾分鐘才得知噩耗。
畫面截自紀錄片片段 |
觀測日期:2024/9/17 (二)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超級月亮、土星合月
前言:土星合月並不稀奇,但土星合到超級月亮,本世紀僅此這一次,這就厲害了吧!地心與月心的距離小於36萬公里的滿月或新月就可稱為超級月亮。月亮的視直徑會比一般時大7%,亮度則會亮14%。
此圖為疊圖的照片。將月面的紋理和土星一起呈現。因為月亮太亮了,如果想拍到土星,則月亮就會成為一顆亮球。如果想拍到月面紋理,則土星就會消失。月亮右上角一點鐘方向的小白點就是土星。
發射日期:2024/9/10 (二)
發射地點:甘迺迪太空中心
發射重點:飛行至1400公里的軌道。首次商業太空行走(700公里軌道),測試Space X新研發的太空衣。
前言:對於這次Jared Isaacman率領的三位平民太空人其實都不陌生。他們其實也不完全像是靈感4號任務時所召集的人選那樣「平民」。之前看過Netflix 影集《壯遊倒數:Inspiration4 平民太空任務》的紀錄片,三位在裡面都有重要的任務也擔任重要的角色。Scott Poteet是退休美國空軍中校,在靈感4號任務中,擔任任務總監。Sarah Gillis是SpaceX 的首席太空營運工程師,負責監督該公司載人龍飛船的太空人培訓計畫,直接訓練了靈感4號任務的四位太空人。Anna Menon曾經擔任靈感4號機組人員家屬的技術顧問,向地面上的親人解釋太空飛行的複雜性。北極星黎明任務寫下太空史幾個里程碑。Anna Menon和Sarah Gillis成為飛離地球最遠的兩位女性。而 30 歲的Sarah Gillis成為迄今為止參加太空行走最年輕的人。在太空行走期間,同時暴露在太空真空中的人數創下了新紀錄(四人)。
獵鷹9號搭載載人龍飛船順利升空。2:42一、二節分離。9:35第一節回收重返海面平台。12:16天龍號與第二節分離。12:58天龍號開啟鼻門。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第三天飛行時進行了艙外活動。Jared Isaacman在艙外呆了 7 分 56 秒。Sarah Gillis緊隨其後,在外面待了 7 分 15 秒。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脫離日期:2024/9/6 (五)
脫離地點:國際太空站
脫離重點:獨自返回,順利濺落,過程並無重大故障。
前言:波音公司所研發的星際客機(Starliner),載運兩位太空人,於6月5日飛往國際太空站進行對接任務測試。順利完成對接後卻因為故障頻傳,而不斷延後預定返回的日期,大大影響了NASA後續表訂的行程。最終為了太空人的安全及不影響排定的任務,於9月6日時接受命令,「空船返回」。兩位太空人被留在太空站上面繼續「協助研究」(NASA的說法)。
星際客機飛船脫離太空站,將獨自返回地球進行檢修。
影片截自sen IG貼文 |
觀測日期:2024/9/6 (五)
觀測地點:台東
觀測重點:水星
前言:此次計畫台東行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去看「月亮」和「太空人」。台東鐵花新聚落第二季「鐵花燈之祭」以「璀璨星際」為主題,擺設了一顆六公尺高的月球燈。重點它是一顆有月海和隕石坑真實紋路的月球。再搭配一個遙望天空的太空人。這有哪個太空迷能抵擋得了呢?為了節省時間和長途駕駛的煎熬,直接搭飛機來趟偽出國。到了台東再租車遊玩。三天兩夜的行程,因受魔羯颱風外環氣流影響,氣象預報「雲層激厚」。好處是涼爽,壞處則是雖然到了觀星聖地,卻完全看不到星空。沒想到,第二天清晨起床時,望向正東方,竟有一顆明亮的星,在清晨曙光乍現的亮度下,依然清晰可見。比較方位和仰角後,確定自己看到的正是水星。一顆明亮且美麗的水星。
觀測日期:2024/9/3 (二)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河鼓三星、心宿三星
前言:河鼓三星在民間又稱為「扁擔星」。中間的河鼓二為牛郎,兩旁的小星為牛郎和織女的一對兒女。牛郎正挑著他們追趕母親。但在另一則民間傳說中,扁擔兩頭挑的是石頭,因此又叫「挑石頭星」。它和「挑燈草星」(天蠍座的心宿三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後娘偏心,讓自己的兒子挑燈草,而讓丈夫前妻的兒子挑石頭。兩兄弟路過銀河時,遇到了大風大雨。石頭不吸水且阻力小,哥哥很順利地到了河東。而燈草吸水變沉,體積又大,頂風走不動,弟弟反而累得半死,渡不了河,只能待在河西。
觀測日期:2024/9/2 (一)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仙王座、仙后座
前言:因為低氣壓影響的關係,這幾天的天氣都是晴空萬里。夜空也是萬里無雲。首次在北部城市的夜空中,看見了仙王座。仙王座是拱極星座,一年四季皆看得到。拱極星座是在北極星附近,一整年都不會完全落到地平線下面。但是仙王座的亮度偏暗,所以就算一整年都看得到,但卻不好發現。從仙后座的王良四往王良一方向連線延伸出去,便能找到仙王座最亮的天鉤五(二等星)。再勾勒出一個顛倒的房子。仙王座的左肩有一個小小的三角形。三角形最遠的點就是大名鼎鼎的造父一。
觀測日期:2024/8/31 (六)
觀測地點:台北市立天文館
觀測重點:輦道增七雙星
前言:輦道增七也稱為天鵝座β,雖是天鵝座第五亮星,卻因為位置重要(位於天鵝座嘴巴)而被給予β的序號。輦道增七被譽為夜空中的「最美雙星」。用肉眼觀察只能看到單一顆三等亮的星星。但用低倍的望遠鏡觀察時,就能分辨出它是雙星。亮的是黃色的(它本身也是一顆雙星),旁邊則是一顆較暗的白藍色伴星。顏色有明顯的對比。
此為天文館望遠鏡觀察室的電腦螢幕翻拍照片。
觀測日期:2024/8/15 (四)
觀測地點:南投縣
觀測重點:火星合木星
前言:此次行星合的距離僅間隔0.31度,0.8視星等的火星搭配-2.2視星等的木星非常亮。可惜今天所在地的雲層非常多,雲量達到85%,完全只能碰運氣。這次預計凌晨4點起床觀星,那時火星和木星達到約40度的仰角。於預計的時間起床後,上了頂樓,運量果如預期,幾乎完全覆蓋。我抱著一絲希望,往東邊直瞧,期待撥雲見星的剎那。說時遲那時快,隨著雲層的飄動,白色棉絮間,出現了火星及木星的亮點。伴隨著明亮的畢宿五也一同入鏡。
觀測日期:2024/8/13 (二)
觀測地點:南投縣
觀測重點:用三星Galaxy S24 Ultra 手機放大100倍的鏡頭拍攝月亮。
前言:最近老婆換了一台三星的旗艦機,Galaxy S24 Ultra,主打強大的AI功能。100倍的放大鏡頭更是讓我雀躍不已,等不及要拿來拍攝月亮。手機小巧的鏡頭將物品放大100倍,畫面不免充滿顆粒感。但按下快門後,智能修圖就能將照片去處顆粒,非常厲害。拍攝出的月亮堪稱手機中的天花板。
今晚的月亮為月光60%的凸月。左下角明暗交會處的隕石坑非常有立體感。
觀測日期:2024/8/3
觀測地點:桃園機場觀景台
觀測重點:飛機......上的星空
前言:藉著送機的機會,帶家人來桃園機場看飛機。兒子每次看到天空有飛機都會開心的大叫。這次來讓他見識一下飛機的真實尺寸。到機場時已日幕低垂,夜幕降臨。我們選擇了南觀景台,所以南邊的天空一覽無遺。機場正上方是全尺寸的天蠍座和人馬座,往天頂看有清楚的夏季大三角,北十字星(天鵝座)。在沒有預查的情況下,還非常幸運地看到了國際太空站低空飛過。
機場正上方是完整的天蠍座,房宿、心宿、尾宿都很明顯。夏季星空南天霸主決不是浪得虛名。
用廣角鏡頭,才拍攝到夏季大三角,但夜景模式無法發揮,唯獨三顆亮星突破鏡頭。
上映日期:2015/10/2
影片時長:2小時22分鐘
影片重點:一次火星任務中,主角瓦特尼被丟包在火星上。他要在通訊設備被摧毀的環境中,利用剩餘的物資及聰明的點子努力活下去。計畫要撐到四年後的下一次火星任務時方能得救。
前言:此片的評價很好,但救援任務一直不是我的首選。在看完《穿越4.7億公里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這本書後,立刻接力觀賞此片,因為很想繼續沉浸在火星的奇幻之中。此片男主角在《星際效應》中,剛好也是飾演一位獨自到了新的星球的科學家等待救援。不過這兩部影片並沒有關連。瓦特尼在影片中展現了馬蓋先的技能,化腐朽為神奇,而且臨危不亂,心理素質強大。不僅態度正向,還能自得其樂。
逃離火星的戰神三號火箭。
影片截自電影畫面 |
出版日期:2021/7/16
本書作者:李傑信
本書重點:以嚴謹的數據和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火星。
前言:李傑信博士於台大物理系畢業後就到美國深造。爾後進入NASA工作,工作表現傑出,獲獎無數。NASA給李傑信的退休贈言:感謝40 年來對NASA 科研上的領導和廣泛的貢獻。此書被譽為迄今最權威的火星科普著作,內容也搜集了大量首次呈現於世人的珍貴圖片。看似玄幻的題目,卻有著大量的科學根據及實驗數據來證明。隨著作者的思路,一點一滴認識火星這顆奇妙的紅色行星。博士用最平易近人的解釋,說明了人類從觀察火星、探索火星、研究火星的種種過程,非常值得一看。別以為會被艱澀難懂的論述給震懾,讀著讀著竟然欲罷不能地看完了。
動圖改編自原書封面 |
分享日期:2024/7/27
分享地點:NASA YouTube頻道
分享重點:太空人們在國際太空站為奧運選手們加油。
前言:2024年奧運會於7月26日在法國巴黎正式開幕。同時在我們上方,NASA的太空人在微重力的環境下,演出跑步、體操、舉重、鐵餅、鉛球...等奧運運動項目,融入奧運精神,期許選手們皆能獲得佳績。
觀測日期:2024/7/22 (一)
觀測地點:新北市
觀測重點:水星東大距
前言:相較於金、火、土、木星,很難用肉眼在天上發現水星的身影。原因是因為水星距離太陽太近了,時常隱藏在太陽的光芒裡。而當太陽西沉時,水星也正好打卡下班,與太陽一同落入地平線下。當水星行進到「大距」時(東大距或西大距),將是最好觀測的時間。此次為今年第二次東大距,水星亮度可達0.4,在日落之後往西方天空近地平線處觀看。
晚間大約7:35分時拍的。水星上方還看得到明亮的軒轅十四及獅子座的身軀。因為拍照的位置在馬路旁邊的一處小空地,入鏡了一整支完整的電線桿。
發射日期:2024/7/21
發射地點:屏東旭海發射場
發射重點:陽明交通大學航太系統與流體力學實驗室(ASARe,阿莎力)發射Asfaloth探空火箭。
前言:火箭名稱 Asfaloth 來自奇幻文學作品《魔戒》中一位精靈的坐騎名字,象徵搭載「精靈」穿越音障(日後火箭預計搭載的儀器酬載縮寫為 AsyncELF,其中elf正好為英文精靈之意)。這次發射任務結合了三個團隊,共約 25 人。ASARe 主導執行箭體系統整合與發射塔設計。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 提供名為「蛇鷹」的混合式燃料火箭引擎。微機電伺服控制實驗室(MSCL) 提供傳輸航電系統。此次 Asfaloth 火箭使用ARRC研發HTTP火箭的「蛇鷹」混合式燃料火箭引擎,此為蛇鷹引擎首次試飛,這也成為 HTTP-3A 雙節火箭試飛的前哨!
此次發射為今年旭海發射場首飛,也是總計第六飛。
影片截自國家太空中心 TASA YouTube頻道 |
出版日期:2016/9/5
本書作者:劉珈均、魏世昕、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本書重點:台灣團隊ARRC火箭研發計畫的心路歷程
前言:別的國家有火箭,台灣同樣也有一群熱血的科研人員在研發本土的火箭。由各大專院校的師生共同組成火箭研發團隊。他們在台灣的各個角落,利用有限的資源和資金,一拼一湊的打造出台灣自己的火箭。能把火箭射上太空的國家,絕非等閒之輩。火箭發射說明了一個國家的技術和資金先進且充足。也可以直接表示一個國家的戰力和火力。畢竟火箭改個酬載就成了飛彈,能如此精密計算火箭的路徑,正也說明了飛彈彈道的精確度。火箭研發跟軍事發展往往牽連一塊兒,所以技術不會共享給其他國家。台灣從零開始研發就能完全掌握自己的火箭技術。本書始於太空是的簡單介紹及名詞解釋,淺顯易懂且涵蓋全面。中後段詳盡的介紹ARRC團隊及APPL、HTTP火箭的研發及製程。圖文搭配的方式更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這群研究生們的熱血及辛苦。
動圖改編自原書封面 |
分享日期:2024/7/18 (四)
分享地點:LEGO YouTube頻道
分享重點:歐洲太空總署用45億年的「隕石」作為原料,3D列印出一套樂高積木,模擬未來的月面建材及建構方式。
前言:歐洲太空總署想利用月球上的「表岩屑」直接當成建材蓋造及建築,以降低運輸成本。但除了阿波羅計畫時取回的樣本,地球上沒有任何「表岩屑」。為了在地球上進行測試,他們想到用最接近表岩屑的「隕石塵」取代。選用了 2000 年在非洲西北部發現、距今已有 45 億年歷史的隕石。研究小組將隕石塵3D列印出外型與樂高一樣的積木,並順利搭建組合。這將是在地球研究的最佳材料。為了展示開發月球基礎建設的階段性成就,其中 15 塊隕石積木於 6/24 至 9/20 在丹麥的樂高之家和全球精選的樂高商店中展出。
LEGO釋出的官方介紹影片。
影片截自The LEGO Group YouTube頻道 |
分享日期:2024/7/17 (三)
分享地點:《月亮上的女人》(Woman In The Moon)電影情節
分享重點:影片中的倒數情節,被認為是第一次火箭發射「倒數歸零」的畫面。
前言:月亮上的女人是一部上映於1929年的德國無聲科幻黑白電影。這部電影首次向觀眾展示了火箭旅行的基礎知識,包括多級火箭的使用。劇中火箭搭建的過程、在水中發射過程(用水消除火箭噴射的熱量及降低音量)、飛行員躺在床上的飛行方式,都對現代火箭發展有很大的啟發。
火箭發射前,從六秒開始倒數。10秒倒數的環節,被NASA及各國沿用至今。
影片截自1cт(ᛟRobᛉ) YouTube頻道 |
觀測日期:2024/7/14 (日)
觀測地點:大稻埕碼頭
觀測重點:大角、角宿一、上弦月、北斗七星
前言:此行攜家帶眷夜訪大稻埕碼頭。這裡的貨櫃市集可謂年輕人、外國人或情侶的必訪之地。明亮的河岸市集旁躺著夜晚的淡水河,除了河中幾艘點著燈的船,看起來幽暗沉靜。難得難得遇見台北的夜空如此清澈。除了美麗的上弦月,亦點綴著幾顆亮星。此時的上弦月剛巧走進室女座,楚在角宿一旁邊。仰角往上便能看見春季的夜空霸主,橘紅色的大角星。古時將大角與角宿一配對成夫妻,我覺得相當合適。明亮大氣的大角,搭配自帶陰柔卻又清潔明亮的角宿一。角宿乃東方青龍七宿之首,為龍角。一對龍角本為角宿一及大角,但後來認為兩角距離太遠,遂在角宿一旁邊找了角宿二視為一對。大角則歸類在亢宿星官組。天上一對夫妻,遙望地上河畔邊一對一對的佳人、情侶。視線再往北移動,便能看見斗柄豎立,斗杓朝下的北斗七星。無論何時看北斗,皆會嘆其美姿。
發射日期:2024/7/10 (三)
發射地點:南美洲法屬圭亞那航天中心
發射重點:歐洲太空總署新一代火箭發射。自去年7月亞利安5號退役後,歐洲再一次取得自主火箭發射能力。
前言:作為亞利安5號的接班火箭,是以更便宜的價格為目的,期望打進商業火箭市場。尷尬的是,研發時間太久,除了沒有比較省之外,還被許多更省錢的商業公司超車,估計是涼了。但是在歐盟的政治考量下,還是硬著頭皮給開發出來了。此次發射,官方喊出了成功,但其實在最後飛行階段出現了異常。有趣的是,歷代的亞利安家族火箭首飛向來成功率都有些微妙,包括亞利安2號、亞利安5號和亞利安5號ECA(改良版)的首飛都以失敗告終。
亞利安6號順利升空。助推器順利分離。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分享日期:2024/7/6 (四)
分享地點:NASA報導
分享重點:首批CHAPEA機組人員於今天,完成了為期 378 天的模擬火星表面任務,走出棲息地大門,「回到」地球。
前言:CHAPEA (Crew Health and Performance Exploration Analog)船員健康與性能探索模擬計畫,由四位太空人,共同在一個158平方公尺的3D列印隔離棲息地生活和工作,做人類健康和性能研究,並為未來的火星任務鋪路。任務開始於2023年6月25日,模擬包括22分鐘的通訊延遲、「火星行走」(出艙門活動皆要穿戴防護衣)、機器人操作、棲息地維護、鍛鍊和農作物生長。船員在棲息地也面臨故意的環境壓力,例如資源限制、孤立。
四名計畫成員在棲息地「阿爾發火星沙丘」(Mars Dune Alpha)共待了378天。
影片截自NASA Johnson YouTube頻道 |
由3D列印打造的火星模擬棲息地。
影片截自METALOCUS YouTube頻道 |
觀測日期:2024/7/6 (六)
觀測地點:台北市立天文館
觀測重點:開陽雙星(開陽星和輔星)
前言:繼太陽、月亮、木星之後,終於盼來了還算可以的天氣。這次攜家帶眷來了四個人一起到天文館看期待已久的開陽雙星。開陽雙星是鼎鼎大名的「目視雙星」。可以在夜晚用肉眼挑戰看出兩個緊靠的星星,開陽和輔(星)。「輔」又稱開陽增一,英文叫Alcor,原意阿拉伯語「被遺忘者」、「被忽略者」。躲在開陽星旁邊,的確容易被忽略。1908年,開陽雙星是史上首個被發現的五合星系統。開陽A、和開陽B各自也都是雙星系統。後來在2009年又發現了輔星也是雙星系統。這就造就了「開陽雙星」成了一個「六合星系統」。
望遠鏡中可以看見四顆星星,上面的兩顆分別是開陽A和開陽B。下面的是輔星。而靠左邊的則是一顆叫作Sidus Ludoviciana(西杜斯·盧多維西亞納),代號HD 116798的大巨星,亮度為太陽的六倍,視星等8,用肉眼是完全看不到的。我嘗試用手機透過望遠鏡孔拍攝,但就如解說員所說晃到不行。此網圖與望遠鏡中看到的畫面一樣。
圖片引自維基百科 |
用stellarium軟體模擬從北斗七星開始放大,直到開陽星分開成A、B兩星。左下紅色箭頭為開陽A和開陽B。右上箭頭為輔(星)。
影片截自stellarium軟體 |
出版日期:2022/4/19
本書作者:
《人類太空任務》羅利·卡爾科文(Laurie Calkhoven)/《國際太空站》雷貝嘉·克拉夫特·雷克托(Rebecca Kraft Rector)/《火星探測車》Jessica Cohn(傑西卡·科恩)
本書重點:以簡單的英文句型和詞彙(文鶴網路書店分類為國小中高年級10-12歲),三本分別撰寫有關人類太空任務、國際太空站及火星探測車的基礎知識。
前言:全書圖文並茂,並含有大量真實紀錄照片。以簡潔扼要的篇幅,描述一件件太空史上重要的發展與進程。圖文中會穿插一些有趣的說明框框,讀過時能讓人會心一笑。喜歡太空,並且想要學習一點英文的人,這幾本書絕不容錯過。可說是把太空發展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的入門好書。
由左至右分別是人類太空任務、國際太空站、火星探測車。
動圖改編自原書封面 |
發射日期:2022/7/10
發射地點:屏東旭海發射場
發射重點:HTTP-3A第二節火箭發射試驗,預期飛行高度10公里高、490秒(8分10秒)。
前言:先理解一下一些英文縮寫的涵義。ARRC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英語: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可以唸成阿克。HTTP火箭則是由四所合作學校所在的縣市命名,依次為新竹(Hsinchu)的國立交通大學、台北(Taipei)的台北科技大學、台南(Tainan)的國立成功大學及屏東(Pintung)的屏東科技大學。此外,ARRC主任吳宗信教授(火箭阿伯)亦將HTTP系列探空火箭與網路的超文本傳輸協定HTTP加以聯想,象徵該系列火箭的想像空間如網際網路一樣無遠弗屆。
HTTP第二節火箭順利點火升空。而後因為火箭引擎提早熄火,實際飛行了約3公里的高度,飛行時間約2分鐘。雖然比預期的差了一截,但仍然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從飛行到落海的數據皆完整保留。ARRC團隊也跟當地漁民合作,將火箭順利回收,並檢討原因。此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將推進劑的單位公斤誤植成磅,使得填充量僅為預計的45%,火箭因燃料不足提前關閉引擎。
影片截自ARRC YouTube頻道 |
發射日期:2024/7/1
發射地點:種子島宇宙中心
發射重點:自從二月發射成功後,再度搭載大地4號氣象衛星,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
前言:H3火箭是日本首次由民營公司「三菱重工」設計開發,未來也將持續由該公司持有商業發射訂單。火箭時代來臨,各國無不轉向企業合作,以更低廉的價格,更高效的發射次數,確保自己太空競賽的地位。H3火箭首飛,因火箭失控,JAXA啟動自毀命令,連同載賀的大地3號衛星也一併遭殃。今年二月再次挑戰,為了避免風險,只搭載了兩個小衛星和模擬衛星重量的虛擬質量體。第三次飛行,成功將大地4號送上太空。它要接任大地2號的工作,掌握天災,偵測地殼活動。作為H2A的繼任火箭,預計在明年2025年完全取代H2A,成為日本新一代運載火箭。
H3成功發射。但不曉得是不是火箭上相機故障的關係,沒有看到助推器脫離的畫面,後面的分離過程也都由動畫取代。
影片截自The Launch Pad YouTube頻道 |
上映日期:2020/10/23
影片長度:1小時35分鐘
影片重點:女主角是嫦娥的鐵粉。在一趟月球的奇幻之旅中,看見了自己的偶像似乎不是自己想像的樣子。這趟旅程也讓她成長並放下自己內心的傷痛。
前言:中國在太空發展上,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不僅建了自己的太空站,探月、探火工程也堪稱經典。但對於其他國家的資訊擴展程度來講,中國相對封閉。尤其在台灣,更是參雜了政治因素,導致更多有關中國太空發展的消息被埋沒。太空元素融入西方的影劇已是司空見慣。把中國的太空發展元素放進動畫裡,著實讓我眼睛一亮。中國的月之女神─嫦娥,更是誰人不知,哪家不曉。如此濃厚的中國元素放進了夢工廠的動畫裡面非常有趣。
女主角自製的火箭有著玉兔的外型,利用磁浮列車軌道和煙火發射升空。這是要致敬歷史上首位嘗試用火箭昇空的人─萬戶嗎?
影片截自動畫畫面 |
女主角製作火箭時,出現了長征火箭,嫦娥號著陸器和玉兔號。左下角還有中國探月工程的符號。
影片截自動畫畫面 |
發射日期:2024/6/26 (三)
發射地點:卡納維爾角
發射重點:獵鷹重型今年首飛,載賀為一枚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此次也是NASA第二次委託獵鷹重型發射。第一次為去年靈神星號的發射。此次發射的三枚助推器鈞是全新打造。兩枚會回收,一枚將把燃料耗盡(因為要把衛星推入更高的地球同步軌道),無法返回。
前言:沒想到今年首場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時,已過大半年了。獵鷹9號助推器返回著陸的畫面堪稱經典。一次欣賞兩支助推器返回著陸,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助推器返回時會超過音速,因此當助推器準備著陸前幾秒,會聽到響徹雲霄的音爆。而當獵鷹重型的兩個助推器返回時,將會有「雙音爆」的響聲。
獵鷹重型順利升空,助推器關閉後分離。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兩個助推器返回著陸。
影片截自SciNews YouTube頻道 |
上映日期:2015/6/12
影片時長:40分鐘 ,本集為Discovery飛機巨無霸(Mighty Planes)系列第三季第4集。
影片重點:NASA的超級古比魚(超級孔雀魚)號Super Guppy是由20世紀50年代飛機的零件組裝,改造而成。在50多年的服務生涯中,她在美國各地運送重要的航空航天硬件,包括農神推進器、阿波羅、哈伯太空望遠鏡和天空實驗室的零件。她因大升級和維護而停飛了八個月之後。將重返崗位,在為期三天充滿挑戰的任務中裝載並運送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載荷。
前言:超古怪的外型讓這架飛機頗具聲明。是為了裝進NASA許多太空計畫大型航具而創造的。將波音377飛機的上半部切掉並擴建,使其具有超大的容量。巨大的上半部卻讓她很容易受強風影響,操控起來極具挑戰。不僅如此,她沒有自動駕駛的功能,全靠駕駛員的技術。
降落超級古比魚對於飛行員來說是很有挑戰的。
影片截自wcolby YouTube頻道 |
超級古比魚的超大容量可以裝下兩架T-38噴射機。
影片截自NASA Armstrong Flight Research Center YT頻道 |